重要通知:
 全国教育服务机构

 热门职业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
2017-03-03 11:06:20 】 浏览:1646
 

陈冯富珍,1947年生于中国香港,现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香港罗富国教育学院获得首个专业学历,随后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卫生理学硕士学位。她还完成了美国波士顿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发展课程。 

她于1978年加入香港卫生署,在那里开始了她的公共卫生职业生涯。陈博士在香港卫生署工作了25年,从一名妇幼保健医生到出任卫生署署长。1994年起担任署长9年期间,她采取新措施,改善了传染病监测与应对,加强了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改善了对老年人的照顾,提升了公共卫生实验室能力,有效地处理了禽流感和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暴发。在其任内,卫生署共有7000名员工,每年预算接近5亿美元,机构庞杂。作为署长,陈女士充分展现了其在财务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能力。

2003年,陈博士加入世卫组织,担任人类环境保护司司长。2005年6月,她被任命为传染病监测与反应司司长以及负责大流行性流感的总干事代表。2005年9月,她被指定为主管传染病部门的助理总干事。 

2006年11月9日,陈博士当选为总干事。2012年5月的第六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任命陈博士再度当选为总干事,新任期持续到2017年6月30日。 

 

2011年连任总干事竞选纲领

二十一世纪前十年,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公共卫生事业举步维艰。2008年发生的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暴露了在相互依存度迅速提高的背景下,世界面临新的威胁,给卫生领域带来的深层次负面影响至今尚未消除。 

当前,卫生领域特别是实现与卫生相关的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应归功于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坚持不懈的努力,归功于国际社会的投入,归功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领导力以及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筹资方式的创新。 

然而,这些变化向公共卫生和世界卫生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如能连任,陈女士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管理部门的指导意见,并经其同意,继续推进于2011年启动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改革进程,重在提高效率、问责、透明度和资金价值。 

卫生系统和能力建设

过去十年间,由于与卫生相关的千年发展目标实施进展停滞不前,加强卫生系统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陈女士及时呼吁回归初级卫生保健,受到普遍欢迎,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六大区域会议的支持,并具体反映在2008年关于初级卫生保健的《世界卫生报告》中。她认为,初级卫生保健是改善服务公平性、效率和有效性的最佳途径。这仍是她对世界卫生组织工作重点和战略考虑的核心。 

当前,加强卫生系统建设在发展议程中的地位愈加突出,成为多个全球卫生倡议的明确目标,反映在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的款项使用上,也反映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对免疫项目和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实行的平行筹资政策中。 

面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日益频繁、严重的趋势,建立强有力、适应性强的卫生系统是陈女士第二任期的工作重点。世界卫生组织应加强在人道主义紧急状况和灾害情况下对卫生领域的领导力。 

为按时完成国际社会确定的卫生目标,亟需加强对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部分国家已着手实施这项工作。 

许多国家亟需建立出生、死亡和死亡原因的基本登记制度。加强卫生领域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运用有助于加快这一目标的实现,进而提高发展援助使用的问责制和有效性,更好地衡量相关投入的实际效果。 

卫生系统的融资问题同样重要。患者在就医时自付费用是对穷人的惩罚。2010年关于卫生系统筹资问题的《世界卫生报告》,给富国和穷国列出了同样的一系列为扩展卫生服务筹资的建议,尤其包括帮助穷人,减少造成浪费和低效的常见原因等。在第二任期,陈女士将重点支持各国实施这些建议,并评估实施结果。 

与此相关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监管能力。如果各国缺乏监管和执行标准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公共卫生保障规范和标准就毫无意义可言。强有力的监管能力对改善食品安全、控制烟草使用、减少酒精的有害使用和阻止不安全药品进入市场都至关重要。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在陈女士第一任期内,更多的人认识到慢性疾病的上升对发展带来的威胁,最终推动在今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当前的重点是世界卫生组织就如何在群体和个体层面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提出务实、论据充分的指导意见。 

在群体层面,应加强宣传,采取多部门行动,减少酒精的有害使用,降低加工食品中脂肪、糖和盐的含量,打击针对儿童的不健康食品及饮料的市场营销。鉴于当前烟草行业公然大肆采取手段,试图颠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规定,陈女士对烟草行业的坚定立场以及对公约全面实施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在个体层面,要加强控制,应解决早期发现问题,普及价格低廉的药品,开发可在资源紧张环境下使用的新产品,简化治疗方案并将其纳入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卫生安全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证明了《国际卫生条例》是实现集体安全,防止传染性疾病蔓延以及其他可能引发国际关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份关键法律文件。2011年《审查委员会关于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关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实施情况》的报告认为,如果发生严重大流行或任何类似的全球性、持续、危险的公众卫生突发事件,世界并未做好准备。 

大流行表明我们亟需协助各国提高全面实施《条例》规定的核心能力。部分成员国已提出有关要求,并在审查委员会的报告中得到体现,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2011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一份行动框架,通过加强监测和风险评估,提高对疫苗、抗病毒药物和诊断试剂利益分配的公平性,来更好应对流感大流行。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取得的重大成就,当务之急是要确保行动建议得到充分落实。 

与此相关的另一工作重点是降低食源性疾病对卫生和经济的影响。2007年下半年,世界卫生组织倡议成立了保护食品供应安全的调查性机构“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对可能已进入国际市场的受污染食品开展回溯调查。由于全球食品贸易日益复杂,未来应优先加强“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的工作。 

通过卫生发展促进减贫

2015年是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最后期限。尽管部分领域成果显著,我们仍应加快努力,特别在改善妇幼健康方面。对世界卫生组织而言,加快行动意味着明确需求,激发创新;实施“疫苗十年”行动计划;跟踪发展趋势;形势恶化时拉响警报,例如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利用最新证据完善技术指南,简化艾滋病等疾病的治疗方案。例如,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出台的关于预防母婴传播的指南如能得到全面实施,下一代新生儿将不会携带艾滋病毒。 

现有证据充分表明,许多儿童死亡可以通过简单的初级卫生保健干预得以避免,这坚定了陈女士对初级卫生保健原则和方法的信心。 

2010年,河盲症、麻风病和非洲昏睡病等被忽视的热带病控制计划得到了来自传统和新型医药行业的承诺,即提供大批免费药物,用于大规模预防化疗。迄今为止,逾8亿人获得至少一种热带病的预防治疗。陈女士将努力确保持续这一势头,实现到2015年消除部分古老的致贫疾病的目标。 

提升医药产品可及性

在《公共卫生、创新和知识产权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的指导下,陈女士将继续加强既定的世界卫生组织项目,确保医药产品的质量及合理使用,努力降低成本,坚定支持仿制药品的生产。 

陈女士希望激发更多创新,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创新改善现有干预机制的可能性,二是通过创新生产穷人治病亟需的新产品。 

她认识到扩大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项目对推动采购高质量医药产品具有特殊价值。通过该项目,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也进入了市场,提供高质产品的供应商不断增多,竞争压低了价格,改变了公共卫生领域疫苗、药品和诊断市场的格局。 

发展援助资金的购买力得到增强,意味着穷人可以获取更多医药产品。部分国家药品监管体制薄弱,预认证项目可作为监管审批的替代机制,既丰富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职能,对未来医药产品的可及性也可能产生更大影响。 

对妇女和非洲人口等弱势群体的优先工作

陈女士在第一任期内针对上述两大重点群体的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不够,需要今后继续予以高度重视。 

基于“所测即所得”的理念,陈女士制定了世界卫生组织首份《妇女和健康》全面报告。报告于2009年发布,提供了一系列基准数据,有助于发现问题并制定有效对策。 

2010年启动的《妇幼健康全球战略》前景看好,世界卫生组织在支持这一战略上发挥着领导作用。世界卫生组织随后发布了首个用于改善妇幼健康的基本药物示范目录。以负责任的方式实施该战略是陈女士第二任期的优先任务。 

2010年预测数据表明,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率在经历近40年停滞后开始大幅下降,其中东亚和北非地区降幅最大,接近60%。有人认为,这一趋势得益于近年来加强卫生系统建设的努力。 

撒哈拉以南非洲仍是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重灾区,尽管三大疾病特别是疟疾形势已开始改善。非洲国家领导人明确希望实现自力更生。陈女士将根据非洲成员国的明确要求,优先关注能力建设、培训和技术转让,例如开发流行性脑膜炎结合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