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全国教育服务机构

 热门职业
高等教育的“私人订制”不再只是梦
2014-03-01 19:52:49 】 浏览:930
 

    面对着一波又一波不断袭来的“就业难”的冲击,社会的很多方面都有些Hold不住。校方在想方设法致力培养“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而企业也是心急火燎地希望招到“来之能战”的精兵强将,而对于毕业生而言,更是恨不得“踏破铁鞋”找到一个自己喜欢而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于奔忙在求职道路上的莘莘学子而言,海归、博士、硕士和学士们尚且心里没底,那些职业技术学院里走出来的“技术人才”却似有几分底气,为何?

    关于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一篇调研报告,让我们有了“眼前一亮”的意外收获。到底是拥有什么样的手段和高招,让这个建校不过13年的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如此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能达到90%以上?解剖“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范例——鲁缆模式,让我们找到了其中的奥秘。

    其实,职业教育道路该往哪个方向走,业内不乏共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性因素,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但具体到一城、一地、一校,到底又该如何写好这篇文章,确实也是一道必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势制宜而破解的难题。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简称“莱芜职院”)在办学实践中积极寻求发展道路,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与企业联合搭建平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具有示范价值和借鉴意义。

    综观“鲁缆模式”,架构并不复杂:2011年4月9日,莱芜职院与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简称“鲁缆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具体说来,一是校企双方共同招生招工。莱芜职院和鲁缆公司共同制定招生计划和方案,组成招生小组。学生入学前与鲁缆公司签订就业意向,入学后编入“特变电工鲁缆班”,并由鲁缆公司提供每人每年2000元的奖学金。这种“双录取”的方式让考生和家长吃了定心丸,不再为就业担心。二是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特变电工鲁缆班”学生在学期间,由校企双方共商培养事宜,鲁缆公司派出技术骨干到学院任兼职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建设专业。三是校企双方共同负责顶岗实习。“特变电工鲁缆班”学生毕业前一年到鲁缆公司参加顶岗实习,学院负责制定顶岗实习计划,有针对性地确定实习内容与实习进度,并为每位学生建立顶岗实习档案。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学院和公司分别为学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由双方共同管理学生。

    莱芜职院“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先进技术、管理制度贯穿整个育人过程,双方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实现了学院与企业的全方位、无缝对接融合。尤其是通过“鲁缆模式”为典型的具体案例的实践探索,不仅让校方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求“产销对路”,同时也让企业对于所需人才实现了“私人订制”,最重要的是,让广大在校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工作和岗位也早早吃上了“定心丸”,实现了多赢的局面。一是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控制数量,把握需求,毕业生适销对路;三是合作研发,促进校企双方可持续发展;四是校企一体,实现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升;五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以“鲁缆模式”为代表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在的莱芜职院成功运用与推广,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其他地区、学校和企业提出有益的思考:比如如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化、稳定化;如何破解“企业发展危机与合作办学风险”等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如何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办学实际,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等。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莱芜职院“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实践给我们带来的一条最重要的启示就在于:只有面向市场、贴近企业,才能使高职院校的办学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只有加强校企融合,促进彼此间沟通和理解,找到两者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形成共同发展愿景,并在合作中吸收企业在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点和长处,才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这一根本宗旨。(新华教育 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