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全国教育服务机构

 热门职业
给房给钱给工作 为抢人才这些城市什么招都敢用
2017-07-13 10:40:21 】 浏览:782
 

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将有795万大学毕业生,增量与增幅均超往年。

  毕业马上就面临着就业,去哪儿成了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方面,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人口政策收紧。另一方面,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纷纷抛出吸引人才的橄榄枝。

  “走吧走吧”和“来啊来啊”要如何选择?

成都推出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但是如今这些所谓的新一线城市的户籍真的对毕业生有吸引力吗?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云中告诉记者,如今来看,“新一线”城市也好,二线城市也好,经济转型发展都非常好,并不逊于一线城市,而二线城市的户籍政策,对于毕业生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抢人秘籍:户籍+优惠

  目前,和北上广深抢人的主力军是新一线城市,这些城市为吸引人才拿出的筹码绝对可以说是诚意十足。

  当然,我们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新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说法最早进入大家的眼帘,是有媒体根据GDP、人口等指标,评出的城市经济体里的“发展新秀”。包括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西安、长沙、青岛、沈阳、大连、厦门、苏州、宁波、无锡等城市。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调研报告,2017届应届毕业生签约新一线城市的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持平。此外,这些毕业生中希望到“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7.5%,高于希望到一线城市就业的29.9%。

  “宁要大城一张床,不要小城一套房”的口号悄然发生改变的背后,一方面是京沪落户指标连年收紧。

  有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引进指标不超过9000人,“2016年只减不增”。而2017年进京名额尚未公布,但北京官方最新表态,北京将按照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对落户指标实施“总量封顶”。今年外地生源进京落户指标将不超过9000人。

  而上海自2015年起,流入人口就持续转负。2017年外地流入、无户籍的常住人口则减少了1.3万人。

  另一方面,则是新一线城市大力推出各项针对毕业生的优惠政策“吸引”。

  比如落户政策。

  成都: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此外,还建设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对来成都应聘的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对急需紧缺优秀人才,则提供人才公寓租赁住房保障。

武汉:“大学生毕业三年内无须买房即可申请落户。” 武汉市政府还宣布将建设大学生人才公寓3605套,配有基本生活设施,可拎包入住,面向毕业3年内留汉创业就业的无房大学生,最长租期可达3年。

  长沙:“五年吸引100万人才”“送户口+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西安:“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放开落户限制”。

  更有城市简单粗暴,红包奉上。

  南京: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提出力保16万人才安居乐业,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和园区内新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六类人才,南京给予每月最少600元的租房补贴,最大可提供150平方米的共有产权房。

  合肥:人才新政20条,顶尖人才落户可获得200万生活补贴。

  济南:人才新政30条,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最高享1亿元资助。

  在刘云中看来,这些城市的户籍放开或者给予生活补贴的政策推出都是件好事情。“这些政策的推出,不管是城市想要提高自己的吸引力或是提高城市竞争力,都能看出对人才越来越重视。因为,人才是一个城市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

决胜关键:城市综合吸引力

  有人认为,新一线城市想要吸引人才,或只是在户籍政策上下功夫还不够,筑巢引凤的前提是,巢要适合凤。

  刘云中则认为,现下各地纷纷推出落户优惠政策,以户籍的方式来吸引人才留驻,减少户籍障碍,这本身就是户籍改革的内容之一。

  对大学生就业而言,户籍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等方面都是相关联的。“因此,户籍更多的其实是给毕业生安定的感觉。”

  而至于巢适不适合凤,刘云中认为这要看毕业生自身的综合考量。刘云中表示,从当前城市发展来看,一线城市也好,二线城市也好,都有自身发展机会,也有自身的优点。

  尤其是一些沿海城市,转型升级的都比较快,就业机会大大增多。同时,在一些比较大的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目前GDP达万亿元规模的城市有10个,除北上广深之外,重庆、成都、武汉、苏州、杭州等城市都在其列。

而还有一些地级市,或者三四线城市,城市建设的进步也很快,无论是城市的绿化,还是河道整治都已比较完善;城市生活成本又相对较低;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健全。“此时,如何选,更多的则是看毕业生自身的偏好、个性和所学的专业。”刘云中表示。

  另外,对于此次各地推出的新政,虽然诚意十足,但并未表示需要哪种人才。刘云中认为,对于人才的选择标准,地方可以做一些主动的选择,但实际意义不大。因为现在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是多元的,而城市发展也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这才能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