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全国教育服务机构

 热门职业
95后就业:新一线城市成首选 开心比工资更重要
2018-12-10 10:47:21 】 浏览:1614
 

834万人,这是2019年即将毕业的高校应届生预估人数。
 “形势复杂”“情况严峻”“史上最难”……这些仿佛重复了一年又一年的形容词落在这一年即将毕业的95后头上。正值校园招聘的秋招时期,高校中的阶梯教室再一次被一场又一场企业宣讲会占领,学生们的手机里联络最多的人已经变成毕业的学长学姐。一场场经验分享,一个个“血泪”故事,开启了“准社会人”的第一课。

  与其说“难”,不如说“新”。2018年,新一线城市强势登陆,撼动了北上广在大学生心中的牢固地位,人工智能人才80万元年薪一人难求,制造业、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人才紧俏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不少调查报告和专业人士指出,面对求职市场的新趋势,既要多关注,也要冷静观察和思考,避免盲目跟风。

  新兴领域里的人才抢夺战

  “人工智能人才薪水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今年,人工智能领域薪水行情上涨,“有企业给应届生的薪水拔高了10%~20%;也有企业上涨幅度更大,尤其是给博士生的薪水从去年的50万元年薪倏地蹿到80万元;也有准备布局AI领域的新锐企业,虽然还没考虑好具体的价位,但是打算花高价从互联网巨头处抢夺人才”。

  郑超是北京市顶尖高校的计算机系大四学生,作为对口人工智能领域的毕业生,如今正在找工作的他并没有像其他专业学生那样感到“压力山大”。

  “我不太适合做学术,更希望在行业中有所发展,所以我没有像我的大多数同学那样选择读博、出国,等等。我在工程方面更加擅长,所以决定找工作。目前拿到了几个offer,正在纠结去哪个。”郑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近日,麦可思研究院通过对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在回收全国总样本约30.6万后分析得出,制造业仍是人才第一吸纳大户。在2017届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分别有19.2%和21.1%的人就业于该行业。换言之,大约每5个大学毕业生中就有1人在制造业工作。

  此外,该数据显示,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从业于“信息产业”(本科:5816元,高职高专:4387元)、“交通运输业”(本科:5567元,高职高专:4536元)、“金融业”(本科:5246元,高职高专:4422元),月收入相对较高。随着智能技术在制造、金融等领域的深入应用,“机器换人”对劳动力的解放让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用人的需求下降。同时,随着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推进,各行业中与信息、智能相关岗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可能进一步扩大。

  另据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过去3年,国内电子商务行业人才需求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5%。过去5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始终是提供最多应届生岗位的行业之一。而在电商领域,智能化岗位人才高度稀缺。2018年前三季度电商行业技术类岗位的占比为9.7%,人才需求量同比增幅达到18%,电商行业需求增幅最大的10个技术岗位全部是和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算法相关的。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张莉鑫也观察到了今年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她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进校开展招聘活动的雇主数量和岗位数量较往年变化不大,主要是结构性的调整,体现在新兴产业和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招聘量提升,东部地区来校招聘增加。

新一线城市的崛起

  “大家对于北京的‘执念’没那么深了”

  何莹莹是北京市某知名高校新闻学院的硕士应届生,“媒体的大规模校招还没有开始,所以我现在把简历投到一些事业单位、银行、央企等行政、宣传相关的岗位。”何莹莹表示,“我不是北京生源,但是在这里生活了7年,还是很有感情的,而且北京机会多,所以首选还是想留在北京”。

  然而,何莹莹和她的同学们相比前几年毕业的学长,对留京并没有那么“非此不可”:“我们班里想留在北京的有一半多,但是大家的想法都是不想错过应届生进京这一重要的机会,如果留不下也没有关系,我感觉南京、杭州这些城市也挺好的,会考虑。大家都会因时而变。”

  事实上,不少数据也印证了何莹莹的看法。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Q3人才吸引力报告》数据显示,在人才吸引力指数前5位的城市出现排名中洗牌,杭州人才吸引力指数首次超越北京,排名第一。

  该报告指出,2018年前10个月中,杭州实现一线城市高质量人才净流入,2018年应届生留存率69.1%,对外埠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也日益增强。2018年前10个月,杭州平均招聘薪资为9566元,同比增幅12.9%,涨势迅猛,人才需求同比增幅37.1%,增长势能愈发充足。

  另外,不少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对于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趋近甚至高于一些传统一线城市。

  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指出,2018届毕业生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例(37%)超越传统一线城市(31%)。此外,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显示,2017届本科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工作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76%、74%、71%和70%。而同届本科生在杭州工作的就业满意度为75%,仅次于北京。其他满意度较高的“新一线”城市还包括天津(72%)和南京(70%)等。

  不在乎工资

  95后的求职最关注什么

  如今,应届毕业生已经是95后的天下,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指出,如今的年轻人找工作“画面清奇”,他们不再问工资多少,而是专注“有无员工活动场所,有没有健身房和下午茶,工作氛围怎么样,领导好不好相处”等方面。

  来自广东省某高校的大四学生王怡然目前正在一家网络公司实习,她表示,自己已经在这里实习了一个半月,并有可能转正。“虽然平常有点忙,但是我挺喜欢这里的,很开心,工作氛围很好。我认为找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follow your heart’(跟随自己的心)吧,不要看到别人怎么样就怎么样。”

  大学生中有王怡然这样想法的95后不在少数。麦可思研究院通过收回2414份对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有效答卷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出,在用人单位类型的选择上,2018届大学毕业生中超过四成表示“没有要求,只要适合都可以”。“个人发展空间”(76.6%)是他们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其后依次为“薪资”(68.6%),“福利待遇”(56.3%),“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46.4%)。

  此外,在同等薪资条件下,除五险一金、带薪年假等常规福利,“租房补助”(66.0%),“教育培训”(57.8%),“旅游、拓展”(46.8%)是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认为最具吸引力的三项福利待遇。

  这样一批成长在网络环境下、思维敏捷、想法独立的年轻人如何面对走入职场的第一步,也是目前高校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张莉鑫表示,高校一方面应该积极做好岗位信息、求职指导、政策服务等全面的工作,实现就业服务全覆盖;另一方面注重毕业生就业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在更高更长远的站位上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同时加强对毕业生的关怀关爱,提升求职信心,传递就业温暖,做好学生求职路上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比如在北大,近两年每年接待6000多家雇主来校开展招聘活动,面向毕业生收集发布近10万条岗位信息。推出北大就业‘红绿蓝’三色战略,同时通过心手计划校友HR导师项目,北大学生生涯日,‘就·在你身边’职业发展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今年秋招一开始策划启动2018北大最暖就业季,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名企HR,就业老师,专业咨询师组团,为学生提供信息、指导、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张莉鑫说。

  那么,正在求职的学生应该如何理性地选择职业方向呢?张莉鑫建议:“一是放宽视野,多关注京外和传统热门行业之外的机会,特别是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重点领域,在时代发展中谋求借力和支持;二是理性选择,从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出发进行定位和选择,增强长期职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