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锐,男,31岁,中共预备党员,汉族。他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标兵、山西省青年岗位能手、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铁建十佳青年技术工人、中国铁建劳动模范等称号,获得2010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工决赛金奖,享受山西省政府津贴。
田国锐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秉承集团“干就达标准,建就成精品”的施工理念,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练就了过硬的测量技术,并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勤奋刻苦的优良品质,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回报了企业的厚望,用勤奋的脚步向着崇高的事业不断攀登。他先后参加了洛湛铁路、兰新铁路、武广客专、京沪高铁等国家重难点工程建设,施工测量过程中他勇于创新,技术攻关,不断改进传统施工测量中的不足,破解长大隧道、高速铁路施工测量瓶颈,累计测量的桥、隧、路基800余公里,重难点工程40多个,解决的施工难题50余项,其撰写的《曲线坐标放样逆向推导工法》、《长大隧道贯通误差分析》、《京沪高铁新兴技术CPⅢ控制网作业流程》等成果得到广泛推广,提高作业效率70%以上,为企业节约软件成本600余万元。
一、不断学习勇于超越,刻苦练就过硬技艺
2000年7月,刚毕业的田国锐来到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洛湛铁路建设工地,开始了测量生涯。测量新手,刚上岗时往往都是先干扛塔尺、背仪器的“力气活”,看仪器则是技术成熟的象征。田国锐则用自己的努力打破了“论资排辈”的常规,白天,他跟着有实践经验的老同志,扛塔尺、打桩、拉钢尺,样样抢在前。工休时他反复练习吊锤的精度和速度、练习视镜。晚上他又在宿舍里进行验算、复核,充实自己的基础知识。经过不断摸索、借鉴和苦练,田国锐用一年的时间系统地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技术和数据快速加减口算技能,达到了技术精湛老练、数据处理快速准确。
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都离不开技高一筹的操作者。田国锐从电脑键盘的盲打,联想到把盲打技巧应用计算器上,一定能极大地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他通过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克服盲打按键间距过小、手指反馈效果差等问题,掌握了计算器复杂数据处理全盲打技能,成为口算和计算器速算的“智多星”、“全能王”。靠着超越常人的勤学苦练,田国锐不但练就一身硬功夫,还精学了程序语言,成为精通测量程序的“软件高手”,他先后编写了多套符合施工实际的程序,不仅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工程成本。
二、精益求精挑战自我,严谨细致屡创佳绩
在兰新铁路海拔3000余米的乌鞘岭隧道施工中,他负责的7号斜井是地质条件最差、海拔最高、涌水量最大、单口掘进最长的管段,他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在特殊地质段增加围岩量测频率,成功预测并规避了数次险情,保证了工程安全、优质、快速进行。
2005年5月,田国锐投入到了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大瑶山隧道施工。全长8387米的大瑶山3号隧道中间不设斜井,单口掘进达4700米。当时,这样的测量作业在国内属于重难点技术课题。为不辱使命,田国锐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制定了科学的作业指导书和详细的测量实施计划。为了避免平时操作中出现纰漏,他对所有的内外业数据都要亲自一项一项地复核。最终大瑶山3号隧道贯通误差横向0.034米、竖向0.001米,远优于允许限差横向0.2米、竖向0.05米的设计要求,有效的控制了隧道超欠挖,节约工程成本达500多万元,创造了国内长大隧道施工的优异成绩。
汶川地震发生后,田国锐参加了灾后重建重点工程广甘高速公路的建设。项目位于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境内,余震常常发生,很多测量控制点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位移和破坏。面对工程关键的控制网重建工作,为确保工程的精度,田国锐带领着他的团队冒着落石坍塌的危险,穿林越河,数十次徒步翻越高差1000多米、跨度十几公里的大山,最终制定了合理的施工量测方案,圆满完成了控制网的重建,为后续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京沪高铁CPⅢ复测中,他编制了一整套新兴高铁技术CPⅢ控制网作业流程,带领团队利用有限的“窗口”时间,高效安全的完成了复测任务。
三、导师带徒传艺授技,人才助推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针对测量队伍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差异,集团创建了以田国锐为技能大师的省级测量技能大师工作室。他狠抓测量人才培养,从基础的仪器操作到内业数据处理,从技术规范的培训到技术比武的指导,田国锐言传身教,传艺授技,企业上下形成浓烈的“学技术、长本领”氛围,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测量人才,其工作室集体编写专业论文20余篇,技术革新10余项,丰富了企业科研生产成果,有力助推了企业快速稳健发展。
测海量山绘天下,纵横经纬展宏图,田国锐以勤奋刻苦的优良品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奉献的无私精神,成为工程测量领域的一名“金牌能手”,为企业生产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