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全国教育服务机构

 热门职业
袁贵仁: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2014-02-19 13:07:18 】 浏览:1518
 

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教育部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实际,系统谋划,创新途径,扎实推进,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研究制定《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分学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文化教育。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第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明确每一名青少年在学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

      第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记进学生成长记录。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作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教育。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第四,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研究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划定教师基本工作要求和品德、政治、法律底线。继续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等活动,发挥优秀教师典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五,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建设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打造若干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探索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称(职务)评聘等方面的激励机制。普遍开设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博客和校务微博微信、班级微博微信,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启动实施“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项目”,把校园网打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

 

 

                                                                                                           

群众路线的实践与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在教育系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践行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关系。

  正确处理远和近的关系,进一步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要求我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深情。只有面对面,才能手拉手、心连心;只有接地气,才能察实情、解难事,真正培养起对群众的感情、对事业的激情。必须健全干群联系的长效机制,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静下心来,深入学校、深入师生,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关注群众所忧所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正确处理上和下的关系,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要求我们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多想多干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的事情。只有始终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才能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化作具体行动,才能真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从而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形成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正确处理多和少的关系,更加关注教育相对落后地区和特殊群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要求我们既要注重教育的整体发展,又要对困难地区和群体给予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我们不能只重视教育发展的平均水平,而忽略少数困难地区和特殊群体存在的实际问题。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切实促进教育公平,保住民生底线,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正确处理大和小的关系,切实重视那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凡事要从大局出发,需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维护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大”和“小”又是相对的,大事和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需要我们善于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群众利益无小事。而且凡大事必做于细,必从小事做起。我们在谋全局、抓大事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这些自以为是“小事”的大事,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找准四两拨千斤、牵一发动全身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带动全局发展,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正确处理内和外的关系,自觉相信主动依靠群众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我们要多交群众朋友,多听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善于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要真心诚意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发现、大力推广先进典型,深入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总之,我们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学习教育,认真查摆“四风”,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形成长效机制,努力以实际成效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决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直面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在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方面,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全局高度,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决心和战略考虑。

  (一)改革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回顾改革开放35年辉煌历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指针,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改革。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发布迈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努力构建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战略部署,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特别是2010年发布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3年来,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明显增强,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顺利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我国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多方面改革都在朝着纵深推进。我国教育快速发展,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进军,这完全得益于持续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注入的活力动力。

  (二)教育改革是历史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也深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我们党坚持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密切联系。按照《决定》关于“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新部署和“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新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仅是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体系自身完善,而且要与党的各项事业制度改革相互配合、协同攻关,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可靠保障

  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世纪之初1000美元上升到6000美元以上,社会开始由生存型消费逐渐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更好服务国家社会的愿望愈加迫切,也更为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决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集中反映了今后教育领域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的领导,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明确攻坚方向,凝聚社会共识,加强举措配套,统筹落实好以下三个重点方面。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决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字里行间深深寄托着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进程中,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赋予立德树人以深刻理论内涵和全新时代特征,意义非常深远。今后教育领域中的所有改革,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和帮助学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砥砺品德陶冶情操、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政策要求,细化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安排,把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从过重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其腾出更多时间探究思考、加强锻炼、了解社会、参与实践。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还必须积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决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以及推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清晰表明我们党关于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政策基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然要在更新教育观念、理顺结构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能力建设、推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尽快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决定》要求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着力点,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考试招生制度,就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决定》明确了“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方向,期望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从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起步,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到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再到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特别是在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方面迈出新步,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相信这一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再跟进系列配套政策,将是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系统性综合性最强的一次改革,将显著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科学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彰显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理念,为亿万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成长途径,搭建符合基本国情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所必须秉持的基本政策内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条件下,我国城乡、区域教育发展还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状况有待改变,对此,《决定》在部署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时,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要循序渐进和制度创新,既要把促进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摆在突出位置,又要善用政策手段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还要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这些都将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着力点。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决定》专门就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具体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等等,都成为亮点,也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决定》提炼出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改革要点,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的方向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决定》提出的系列改革举措,关键在于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通过建立“管办评分离”制度,明确各级政府责任,推进学校分类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发挥社会参与作用,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政府将更多运用法规、规划、标准、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

  “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决定》提出的极具创新性的政策要求,就是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要求各级政府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人教育领域,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并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保障措施和落实行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新阶段,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来说,也是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抓住历史性机遇,统筹安排改革保障措施,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一)切实增强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高度共识

  我国改革开放35年经验表明,任何成功的改革从来都是上下左右的通力合作和紧密配合,每次成功的改革,都是群众广泛参与、集体同心攻坚的结果。我们要把《决定》精神落到实处,必须科学分析、深刻认识当前教育体制机制积弊,尽快克服改革动力不足,缺乏有效措施手段,不敢或不愿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在各级政府、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中,凝聚起改革的高度共识,形成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大合力。

  按照中央的要求,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大政策举措,一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除完善专家咨询机制、注重配套政策措施到位等环节外,更重要的是从制度层面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在重大教育改革实施前,要进行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根据需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改革实施中,加强检查监督和定期评估,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及动态调整,避免产生大的偏差,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行使顺畅,为重大教育改革付诸实施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二)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创新的改革推进机制

  改革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避免改革的碎片化,是包括教育系统在内的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直面的问题。《决定》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投身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不同部门之间会有一定的职能交叉和需要彼此协调的关系。围绕《决定》所布置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重点任务,要在国家层面制定指导性意见,注意增强部委之间的政策协调,逐项明确本届政府任期内重大教育改革清单。地方要以增强本级教育统筹为重点,制定综合改革方案,落实国家层面重大教育改革任务,体现省域教育改革特征,重在解决本省的实际问题。国家建立鼓励支持改革激励机制,对改革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学校,在资源配置、权力下放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支持。

  (三)继续注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改革路径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全国一盘棋,但决不能一刀切。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启动实施时,就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高校选取425个单位先行试点,经过3年的探索,在顶层设计、政策协调、咨询指导、监督检查、宣传推广等方面,初步建立一套改革推进机制。根据《决定》总结的“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的改革重要经验,我们要继续沿着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改革路径,按照《决定》提出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任务以及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对国家和各地的教育改革试点进行整体评估,形成新的改革方案,加强统筹,多措并举,以点带面,扎实推进。

  实现中国梦,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决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中央改革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加快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不断提高中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教育部传达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11月13日,教育部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袁贵仁全面介绍了会议基本情况,重点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主要精神,通报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政策举措,并就做好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了动员部署。

  袁贵仁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袁贵仁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不断加深对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袁贵仁要求,要把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认真学习文件。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原原本本学习全会公报和《决定》全文,努力学深学透。二是深刻领会精神。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全会重大意义和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深刻领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三是加强宣传解读。要及时召开发布会、报告会、座谈会,组织宣讲、研讨、培训,全面准确解读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最大限度凝聚广大干部师生和人民群众共识,为教育改革顺利推进营造和谐氛围。四是制定落实方案。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扎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全会关于教育改革的部署要求逐项转化为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五是抓好岁末年初工作。各单位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动力,着力筹备好第22次全国高校党建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谋划明年重点工作,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继续保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分老部长、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在教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3年7月8日)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当前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5月9日,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6月18日,中央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全面动员部署。中央政治局从自身做起,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榜样。

  根据中央总体部署,教育部党组和机关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央4号文件下发和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部迅速行动、精心准备,认真学习传达中央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建5个工作组和11个督导组,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督导人员集中培训。围绕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邀请中编办有关负责同志为机关干部作专题报告。结合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周年,部党组成员分头召开了12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基层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的意见建议,并召开两天党组扩大会,集中研究总结,积极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准备。中央第二十五督导组肯定了我部的前期准备工作,并给予了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教育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等一会,中央督导组组长张基尧同志要代表中央督导组讲话,对我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出要求,我们将努力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在督导组的指导和帮助下,把教育部的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开展好。这里,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对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中央4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

  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看: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些奋斗目标,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全党同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看: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将起到重要作用。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看:党要管党很重要的就是要管好作风,从严治党关键是要严在作风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增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动力

  教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教育联系着千家万户,关乎亿万人的梦想,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把教育摆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首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新气象,但人民群众对择校收费、课业负担过重、师德师风等问题反映强烈,要求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和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呼声很高,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好、不够实,不够主动、不够积极,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存在明显的、相当的差距。我们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根本方向,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我们最大的力量源泉,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实际问题,努力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三)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部改进作风、转变职能的重要机遇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十八大和新一届政府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上,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结合教育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实际,在形式主义方面,突出表现为会议多、文件多、迎来送往多;工作举措不实、重点不突出;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部署没检查、有号召没落实,抓而不紧、抓而不细、抓而不实;有的调查研究做样子、走过场,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在官僚主义方面,突出表现为有的干部高高在上、官气十足,对群众利益不维护,对热点问题不作为,对师生疾苦不关心;各自为政、被动应付、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有的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作指示,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有的奉行好人主义,不担当、不负责;有的热衷于审批、评审、评比;有的对基层同志态度傲慢、颐指气使,不办实事。在享乐主义方面,突出表现为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信念动摇、意志消沉,拈轻怕重、安于现状,不愿意吃苦出力,不愿意动心动脑;有的热衷于吃吃喝喝、出国考察,游山玩水;有的出门讲排场,到基层兴师动众,喜欢热热闹闹,搞层层陪同。在奢靡之风方面,突出表现为挥霍浪费、生活奢华,热衷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浸染不良习气;有的会议找专门的饭店、会堂,甚至开到高档酒店、度假村,还有的收送高档纪念品、变相组织公费旅游;个别干部利用项目、工程、指标等资源以权谋私。这“四风”与我们党的宗旨和价值追求水火不容,与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品格和品位格格不入,绝不能听之任之。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转变管理职能,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教育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信心。

  二、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准确把握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

  (一)深刻领会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关于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部党组反复学习领会,认为应该把握这样几层含义: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二是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反对“四风”为主要任务。三是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突出作风建设和职能转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的能力。四是保持与广大师生、干部群众的密切联系,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二)牢牢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

  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教育部实际,部党组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要明确重点对象,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部全体党员中开展,重点抓好部党组及机关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二要聚焦作风建设,不“走神”,不“散光”,认真查摆、集中解决在“四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实现“四个进一步”的目标,即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与广大师生和干部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三要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把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转化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优良作风和实际举措。

  (三)认真贯彻教育实践活动的原则要求

  中央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把十二字总要求贯穿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各环节。

  一是必须加强正面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树立宗旨意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真正成为一名党的好干部。

  二是必须把握精神实质,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锐利武器。现在,有的同志认识不到位,没有勇气自我批评;有的同志碍于情面、碍于上下级关系,不愿意相互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得深不深入、好不好,关键在能不能打消“没面子”、“穿小鞋”、“伤和气”、“丢选票”等顾虑,真正做到自我批评触及问题本质、挖到思想根源,相互批评敢于揭短亮丑、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做到查找问题深入、分析问题透彻、改正问题彻底。

  三是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来参与、监督和评判。干部作风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群众看的最清楚、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把活动过程特别是整改内容向群众公示,让群众知道改什么、怎么改、改得怎么样。

  四是必须加强分类指导,防止“一刀切”。教育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单位和党员、干部中开展,各个单位、各位同志情况不尽相同。部党组和机关司局、直属单位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提出目标要求,找准各自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具体办法措施,做到认真负责、求真务实,“规定动作”扎实推进,“自选动作”丰富多彩。

  五是必须坚持领导带头,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坚持领导带头,首先是部党组带头,各单位领导班子带头,主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力争做到“四个一”,即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

  三、严格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扎实推进每一环节的工作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7月至11月开展,活动告一段落后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扩大活动成果。方法步骤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不分段,三个环节紧密相连,是一个整体,要把边学边查边改贯彻始终。部党组要学习在前、调研在前、剖析在前、整改在前,部党组与机关司局、直属单位衔接紧凑、有序推进、有分有合、压茬进行。部党组已研究制订了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每个环节还要制订具体安排计划。要准确把握三个环节的重点和要求,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三个不”的要求,即“不虚”、“不空”、“不偏”。

  (一)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这一基础环节

  要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掌握思想武器,掌握改进提高的参考坐标。

  学习教育要入脑、入心。要丰富学习形式。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专家辅导与专题研讨、统一组织与各单位自主安排相结合。要原原本本地学。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学习、研读《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要结合实际学。部党组制定了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集体学习方案,分党史国史、党性党纪、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党的群众路线、改进会风文风与调查研究、依法行政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教育系统先进典型等专题,邀请有关领导、专家、模范人物作专题报告。还编印了《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汇编》、《先进典型材料》和《警示教育材料》,供大家学习参阅。在自学和集体学习的基础上,部党组将召开扩大会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讨论,每位党组成员都要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各单位也要召开学习体会交流会。

  听取意见要广泛、深入。要明确重点。围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反对“四风”,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深化教育改革、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党组带头研究提出重点调研题目,各单位也要认真研究重点调研内容,做到带着问题听意见,带着问题去调研。要广开言路。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网上征询、开通专用电话、接收来信来函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党组要带头召开座谈会,听取国家教育咨询委员、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和教育部门、党员群众代表等方面意见建议,征求教育系统的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机关司局、直属单位、驻外教育机构意见建议。要深入基层一线。部党组成员在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分别确定联系点,结合实际工作,突出重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各单位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听取意见方案,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真正从基层一线吸取丰富的营养和智慧。要梳理意见建议。认真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及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部党组及各单位要集中讨论,汇总形成报告并报督导组。

  (二)抓好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这一关键环节

  问题找准了、批评搞好了,才能有方向、有目标。

  查摆问题要挖根源、触灵魂。正视矛盾、直面问题是整改落实的基本前提。要抓住对照检查的核心,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出发点、落脚点。要遵循“五个对照”。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深入细致查摆“四风”方面的问题。查摆问题要突出重点、要全面深刻、要深入细致,不要浮光掠影。要追根溯源。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要深刻剖析其中折射出的工作作风问题及思想根源。自我剖析要触及党性、触及灵魂、触及自己的痛处,不能不痛不痒、不能蜻蜓点水,自我剖析越有深度、气度,别人帮你找问题才能减少顾虑、减少包袱,这样彼此之间也才能真正地敞开胸怀、坦诚相见,思想上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开展批评要敢碰硬、敢交锋。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打消顾虑,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真正红红脸、出出汗。要开好民主生活会。党组带头明确民主生活会的主要程序和具体要求,认真听取中央督导组的反馈意见,党组成员自觉接受个别谈话提醒。党组成员之间互相谈心,党组成员与有关司局长个别谈心。部党组和党组成员认真形成对照检查材料。各单位按照要求认真准备并组织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成员分别参加。要通报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的重点是听取意见、查找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情况,自觉接受监督。这里,我代表部党组郑重表态:请机关、直属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向党组每个成员特别是我本人提出意见建议,我们一定认真听取、认真检查、认真整改。

  (三)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这一根本环节

  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整改落实要出实招、见实效。部党组及各单位领导班子,要以对照检查报告为依据,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对重点问题,要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明确每位领导班子成员责任,切实抓好落实。着力精简合并各类会议、文件、节庆、评比表彰和达标活动,细化调查研究、会议活动、公文处理、简报编印、出国出访、新闻报道、审批管理、经费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办法;着力推动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精减项目和行政审批,解决管得过多过细、重审批轻监管问题,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根治“精神缺钙”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攻坚克难,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推进厉行节约,进一步加强教育经费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大力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把权力行使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总的来说,整改落实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凡是群众不满意的就改,凡是群众期盼的就做,坚持说到做到,定下的规矩立即执行,作出的承诺坚决兑现,需要改的马上就改,能做的马上就做,不作秀、不沽名钓誉、不做“夹生饭”,切实让广大群众和师生员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制度建设要抓根本、管长远。要认真梳理现有制度。好的要继续坚持,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规章制度,要列出清单,该改的改,该废的废。要建立健全制度。把中央要求、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和克服“四风”的要求,形成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度、教育政风行风学风评议制度、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杜绝浪费制度和推进教育科学发展方面的制度。要严格落实制度。坚持一手立规矩、定制度,一手抓整改、抓落实。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注意把三个环节的要求贯通起来、衔接起来,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同时注意把整风精神、领导带头、制度建设这些关键要求突出出来,做到基本环节不能少、规定动作不变通、重点要求不打折。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教育部将召开总结大会,对部党组和党组成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情况,特别是解决问题、改进作风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各单位要按要求认真做好总结以及民主评议工作,并向部党组提交书面总结报告。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当前教育部紧迫而重大的政治任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扎扎实实予以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领导,责任在班子。教育部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部党组带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各司局、直属单位要成立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认真研究制订实施方案。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吃透政策,把握进度,解决问题。领导小组已对机关司局派出联络员,对直属单位派出督导组,全程联络、督导教育实践活动。

  (二)抓好统筹安排

  要把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相结合,与促进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相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既要认真落实中央统一部署,又要结合教育工作实际,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工作。集中教育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后,要继续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巩固扩大活动成果。

  (三)加强宣传引导

  要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大力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发现、挖掘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要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通过媒体曝光、以案说法等,发挥好舆论监督的警示作用。要丰富报道内容,创新宣传方式,积聚教育实践活动的正能量。

  同志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繁重。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迅速行动起来,以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全面提升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北京1月31日讯(记者 柴葳)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今天在京召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教育科研要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过程中发挥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袁贵仁指出,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我们要发扬成绩、克服困难、增强自信,更有成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把我国教育科研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明确任务,突出教育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服务地方、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宣传先进理念,回应群众关切,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二是求真务实,不断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增强大局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高度重视成果转化。三是加强领导,营造有利于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把教育科研作为教育改革发展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育科研队伍。 

  袁贵仁希望教育科研系统抓住机遇,勇于担当,努力成为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理论的“思想库”,成为提出政策建议、服务教育决策的“智囊团”,成为开发教育策略、服务教育实践的“设计师”,成为引导教育舆论、更新教育观念的“宣传队”,努力开创教育科学研究新局面。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江苏教育厅、中国教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教科院、军事教科规划办、江苏情境教育所作交流发言。各地教育部门、教科院所、教育科学规划办及有关高校、教育学术社团、教育部有关司局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袁贵仁

(2012年11月18日)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科学地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评价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报告着眼于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战略性、指导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等方面,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机关和教育系统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行了新的谋划,对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综观国际国内大势,立足基本国情,必须深刻认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

  (一)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机遇。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愈加激烈,知识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教育和人才优势作为国家最核心的战略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在这样的形势下,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迫切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深度开发人力资源。

  强国必先强教。“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使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质量和贡献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实需要,集中体现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阶段性特征。党中央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部署紧密联系在一起,必将成为我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

  (二)主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特别强调“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我国发展后劲、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更多依靠劳动者大军和各类人才队伍素质的持续提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青少年开始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把教育摆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特殊重要位置。总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不断完善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迫切要求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育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进而超过5000美元时,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会更加强烈。世纪之交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2011年突破了5000美元,近10多年我国社会正在从生存型消费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建设的愿望更加强烈。

  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和接受良好教育机会,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体现。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到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部署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特别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是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进一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前进方向和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使教育更加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更加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只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先行开发,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要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自觉把教育改革发展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凝聚了党和人民对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教育方针作出了符合时代特点、顺应人民意愿、遵循教育规律的精辟概括,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深刻阐释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丰富内涵,强调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这一本质要求。我们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着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重视教育质量,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长期遵循的工作方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系列部署,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践行终身学习观念,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于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具有重要意义。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整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而努力奋斗。

  (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是更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要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质量的根本标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着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系统推进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努力实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五)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人民满意的教育,既在于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是受教育机会、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教育制度规则的公平状况都有显著提高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作出明确的制度安排,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以加快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步伐、建立全面覆盖困难群体的资助政策体系和帮扶制度为重点,强化政府责任,完善资源配置制度,健全法制保障,促进教育资源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着力保障农民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逐渐缩小教育发展中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校际差距,为所有学生开辟不同的成长成才之路。要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规则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和社会监督,在推进校务公开及招生“阳光工程”、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用更为规范的管理协调来维护教育公平。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水平,根本上取决于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将更多地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为目标,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改进培训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要着重从制度上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大力宣传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而可靠的基础。

  (七)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要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师生。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优势,在创新党建工作,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等方面走在前列。要着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学校党组织基础,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在教育系统形成风清气正、清正廉洁的良好环境。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和谐安全稳定。

  三、全力以赴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要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上来,全面深入地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师生员工头脑,指导教育改革实践,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认真学习。要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各司局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联系工作实际,带头学习宣讲,使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为广大干部所掌握,用党的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系统宣传。要积极利用中央媒体宣传平台,充分发挥部属媒体主阵地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深入解读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关于教育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新部署,及时报道教育战线的热烈反响和学习情况,广泛宣传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和进展成效,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改进作风。要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加强调查研究,民主科学决策,坚持群众路线,自觉接受监督,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教育发展变化,享受到教育改革成果。

  (四)团结协作。要更加注重司局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密切联系、互助协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务求实效。要紧密联系教育改革发展实际,联系本部门工作实际,联系广大干部职工思想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党的十八大精神真正落实到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上来。

  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着力点和突破口。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周密组织安排,努力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提高针对性、操作性;要加强统筹协调,推进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好中央要求,集中力量深入研究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等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教育问题;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支持基层和学校的工作,千方百计服务群众、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